目前分類:拔牙.牙齒外傷.其他牙齒保健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刷牙時如果沒有使用牙膏,是不是會讓你覺得沒有刷乾淨的感覺,口中也少了點清新薄菏味道?會有這種感覺,那表示你被牙膏制約了,牙膏在牙齒的清潔上並不是主角,僅是輔助潔牙的最佳配角,正確的潔牙方式,應仍以牙刷和牙線為主,如果只是想達到潔牙目的,並不一定要搭配牙膏,選擇適合的牙刷、使用牙線並正確刷牙,就能將牙齒清潔的很乾淨。

 

有些患者會問,是否要用美白、含氟、抗敏感性的牙膏?牙膏也不是全然沒有功效,部分添加物,也有些許療效,可視需求選購使用,除了基本功能外,市面上有些牙膏另添加了許多成分,例如:

.防齲型:添加氟化物,確實能預防蛀牙,臨床統計數據顯示,使用高濃度的含氟牙膏能有效降低齲齒率達24%,若再加上去牙醫診所做專業塗氟則可降低齲齒率最高達40%,但要提醒的是,3歲以下的幼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以避免吞嚥氟化物。不過,雖含氟濃度成人應為1500 ppm,兒童500ppm才有效,但為了安全考量,目前游離氟含量規定在1000ppm以下,對於成人而言濃度較為不足,但透過正確潔牙仍能彌補。

.抗菌消炎型:添加不同程度的抑菌化學藥物如:蜂膠、茶樹精油等,以抑止細菌生長,改善牙齦炎、牙周炎等症狀。

.抗敏感型:要提醒的是,使用抗敏感型牙膏能改善已發生的敏感症狀,但卻沒有預防敏感的效果,有些抗敏感性牙膏利用科技封閉外露的牙本質小管,減少如遇冷熱就酸痛等敏感症狀,使用方法是睡前塗一點抗敏牙膏在敏感的牙齒上,讓牙膏停留較長的時間,能發揮更好的抗敏感功效。

.增白加強除垢型:添加特殊的摩擦劑或如雙氧水等過氧化劑成分,就是所謂的美白牙膏,能有效改善輕度的菸垢、茶垢或常吃巧克力、咖哩等染色的牙齒,美白牙膏作用類似於去角質,若使用過於頻繁或刷牙太用力,都可能會傷害琺瑯質,反而導致牙齒表面出現溝槽、變得粗糙,牙垢更容易阻塞,若要加強除垢美白,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由牙醫師處理,較不傷害牙齒,同時也能進行詳細的檢查,一舉多得。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每日的清潔工作絕不可少,但市面上清潔牙齒的工具那麼多,牙刷、牙線、漱口水、電動牙刷、牙間刷、沖牙機,讓您不知如何挑選嗎?這些東西您買了幾樣?且用對使用方法了嗎?這篇文章從基本的牙刷、牙線…等潔牙工具,針對常用的工具,整理出正確的使用重點。

 

1.選對牙刷

規律刷牙是口腔衛生的基礎,面對琳瑯滿目的牙刷,挑選重點其實很簡單,在刷毛部分,盡量挑選刷毛較軟的牙刷,因為太硬的刷毛較容易傷害牙齒或牙齦,而刷頭大小約兩顆牙齒、或約莫是成人小指的第一節指腹大小 才能刷到後側及角落的牙齒,若找不到成人牙刷,可使用兒童牙刷。刷毛也不要太密,否則容易有食物殘渣、細菌殘留,帶回口中可能導致蛀牙或牙周病,增加藏污垢的機會,勤換牙刷,一般建議6~8週就更換牙刷,如果時間還沒到,但刷毛已經岔開變形或發霉就該換,才能避免細菌生長、維持清潔效果。。

 

2. 牙線比牙線棒好

牙刷只能刷除表面,牙縫的清潔就要使用牙線棒,建議每天至少使用牙線清潔1~2次,牙線能夠去除卡在牙齒間、無法被牙刷清潔的食物殘渣,也能夠幫助減少牙菌斑、蛀牙或牙周病的風險,牙線材質可能含蠟或不含蠟,清潔效果並無差異,如果牙齒間縫隙較小,含蠟或形狀扁平的牙線可以更容易清潔,許多人喜歡用牙線棒,因為方便且不易沾手 但牙線棒的牙線太短,而且無法像牙線能拉出適合弧線、徹底清除藏在牙縫及牙齦裡的細菌,除非是兒童或是手部動作不靈巧者才建議使用牙線棒,使用牙線的目地不只是清食物殘渣,更重要的是刮除牙菌斑,牙線要深入到牙齦與牙齒交接的縫內,往外刮到牙齒表面沒有薄膜且呈光滑的感覺才正確,最好在每餐後都使用牙線,若真的不方便,至少每天睡前要徹底清潔一次,至於要先使用牙刷或是牙線,建議可刷完牙再使用牙線,這樣能避免牙齒表面的髒東西和細菌有機會透過牙線而進入牙縫或牙齦溝中。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每半年要洗牙,透過診所超音波洗牙機來清潔牙齒,最近幾年市面上推出多種的音波牙刷,這讓不少人搞混了,以為用昂貴的牙刷,就可以不用定期回診洗牙,其實,洗牙並非只是清洗牙齒表面,其正式的名稱為「結石刮除」,就像過年大掃除,能將藏在齒縫間、附著在牙齦上,無所不在的「牙結石」徹底清除。

 

牙醫診所超音波洗牙機,是利用電磁效應原理,讓洗牙機頭產生前後震盪,藉由高密度的震動,配合水花的清洗,迅速、方便除去大部分牙結石,部分超音波洗牙機還具有噴砂功能,可除去沉積在牙齒表面的色素,如,香菸、咖啡及茶垢等,診所的超音波洗牙機是專業洗牙機器,再貴的電動牙刷也無法取代,此外,牙醫師洗牙時,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牙齒狀況情形,調控超音波洗牙機的旋鈕,以增加或降低超音波功率大小來達到治療效果。
 


清除牙結石有助於口腔保健,某些特定族群,在洗牙前,請務必主動告知醫師:

1. 凝血功能異常:超音波洗牙後,可能對牙齦造成輕微傷口,若患有凝血異常的疾病,則可能會導致凝血不易及細菌感染,患有血液疾病而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建議洗牙前先諮詢牙醫師。

2. 裝有心律調節器者: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影響調節器的心律運作,心臟裝置人工瓣膜或是患有心內膜炎族群,洗牙時若細菌經由血液流至心臟,恐會使疾病惡化,洗牙前最好先諮詢醫師。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一聽到洗牙總是退避三舍,因為洗牙後常常滿口都是血,以為那是牙醫師技術不好傷到牙肉,深怕自己的牙齒會被洗壞,牙醫師指出,洗牙是利用特殊小探頭器械,以超音波的高頻震動來擊碎附著在牙齒周圍的牙結石,這小小的探頭對牙齒表面沒有修磨作用,也沒有任何切削功能,況且牙齒表面琺瑯質硬度是非常堅硬的,甚至遠超過骨頭,超音波的洗牙器械,所以,洗牙並不會傷害牙齒任何表面,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洗牙會傷害牙齒。

 

如果牙齦本身很健康的人就算有牙結石,在洗牙的過程中震掉牙結石也不會流血,會流血通常都是牙齦已處於發炎的情形所導致,這是因為免疫細胞在清除口中細菌時,引發的牙齦紅腫和充血,所以在清理牙結石後,雖然牙菌斑被清除了,但發炎還沒有好,這時,牙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消炎或止痛藥,有些人洗牙後直到隔日還會滲血,牙醫師進一步解釋,在牙結石清理掉以後,通常還不會這麼快消腫,1週內都可能會流血,一般在洗牙後與維持良好口腔衛生下,發炎的牙肉會逐漸消腫,流血的狀況便會改善。

 

另外,有些患者還會覺得不洗牙還好,但一洗牙後再吃到冰、酸、甜的食物會痠痛,其實那是因為,洗牙前牙結石堆積在牙齒表面,把被侵蝕外露的齒頸部牙本質小管給蓋住了,而洗牙後原本包覆上面的牙結石被清除掉了,牙根暫時暴露在外,這時瞬間接觸外界的冷熱,才會出現類似牙齒敏感的情形,而這些只是短暫性敏感性牙齒的症狀,約1~2個星期會習慣,因此在這一、兩個星期內,應少吃這類刺激物,在牙齦組織恢復後,敏感問題就會緩解。


而有牙周病的患者會更容易流血,健康的牙齒周圍被牙周組織及骨頭緊緊包覆著,當牙周病發生時,牙齦會發炎,如果發炎久了,牙周組織開始被破壞,在反應中會釋放一些物質,造成周圍的骨頭都會壞掉被身體吸收,此時固著在牙齒表面的牙齦會開始喪失附連,形成更容易累積牙菌斑的牙周囊袋,接著周圍的骨頭跟著被破壞,一但牙齒周圍的地基(骨頭)沒有了,牙齒便會產生搖動、鬆脫的現象,有些患者都感受不到這些異狀,牙周病往往因為發現得太晚而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若牙醫師發現洗牙者罹患牙周病的話,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適合治療,來避免繼續惡化的情況發生,因此,民眾們不要怕流血就不去洗牙、清潔口腔的牙結石,這會使牙周病情況變得更嚴重。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腫又痛常是讓人害怕拔牙的原因,牙醫師指出,拔牙初期傷口周圍腫脹是正常反應,通常最腫的時間是術後第2~3天,怎麼做才有助紓緩?拔牙後一定要緊咬紗布12小時幫助止血,在完全止血前不要進食,以免傷口裂開滲血,待麻醉消退後才可進食,但仍要特別留意做好術後傷口清潔,才能避免發炎惡化,拔牙後掌握8要點,能幫助您快速消腫止痛,唯有安全管控,才能避免風險發生。

 

拔牙消腫止痛8要點:

1. 置入膠原蛋白敷料可加速止血,減少術後腫脹,幫助傷口組織癒合。

2. 拔牙後24小時內密集冰敷,冰敷能使血管收縮,每次冰敷時間約30分鐘、冰敷完休息15~30分鐘,以不凍傷為原則,也可含冰水,對消腫也很有效。

3. 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常漱口,避免漱口時把血塊扯掉,可能會導致血流不止,甚至發生乾性齒槽炎,齒槽骨因為直接暴露在口腔環境而被細菌感染,會非常的痛。

4. 拔牙後第2天休息,第3天開始溫敷,以增加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組織加速復原,假如第3天後更腫、更痛,甚至呼吸困難,請連絡牙醫師並迅速就醫,如果是半夜,也要趕快去急診,因為正常的腫脹通常不會很紅、灼熱,僅是悶悶的痛,如果發現傷口發熱、很痛,就可能感染了;若發燒則表示細菌已經跑進去血液,務必趕快就醫。

5. 拔牙後牙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按照時間定期服用,可減少腫脹的機率。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已經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數也在2018年達到112萬人,代表著台灣社會將要面臨相當大量的失智、失能人口的照護壓力,多年來的少子化、加上社會形態變遷,目前大多數屬於小家庭生活,正常狀態下大多數的家庭機能都可以正常運作,但是,如果有家庭成員有失能者需要照顧,可能馬上就會出現照顧上的困境。

 

台灣的長照發展得很快,長期臥床身心障礙及失能者,若牙齒健康出問題,可能腫、痛、影響進食,甚至增加感染、全身性疾病風險,影響身體機能與健康,當牙齒罹患疾病時,常需勞師動眾造成家屬沉重負擔,健保署為了提升障礙者牙科醫療品質,除設有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也和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推動特殊醫療服務計畫,初期先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進而擴及到宅服務,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並減輕家屬負擔。

 

台灣有許多地方缺乏牙醫資源,有些偏鄉孩子可能因交通不便,下山看牙每趟來回車程就要好幾個小時,也欠缺基礎的衛教和潔牙資訊,牙齒的照護觀念,應從小開始培養,有些高齡年長者,隨著身體逐漸衰老,滿口牙齦紅腫、結石累累,且味道濃厚,非常需要牙醫師幫忙,牙齒的鬆動也可能造成牙齒脫落誤吞或誤入氣管之嚴重後果,這些患者家屬非常慶幸健保提供了到宅牙醫醫療服務,解決高齡且失能長者牙齒就醫之困境,從接受服務的病患及家屬眼中,我們看見了滿懷的感謝,也是健保推動牙醫到宅服務的動力,也期待更多熱血牙醫師投入服務,讓偏鄉醫療衛教推廣、在宅牙醫醫療服務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口腔是全身最多細菌的地方,居家失能者、衰弱長者牙口欠缺照顧、嚴重的牙齦發炎問題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心肌炎、心臟疾病、糖尿病等,可能都跟牙周發炎細菌有關,如何協助高齡者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腔保健, 以及如何教育長期照護者正確的觀念,能防範於未然,早期介入才能避免牙口狀況惡化,有許多案例已顯示出,藉由徹底進行牙齒護理,可改善失智者症狀,透過牙齒護理就能夠使大腦恢復年輕!這也有助提升被照顧者生活品質。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已進入了高齡社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口腔機能逐漸下降,若高齡者無法順利的咀嚼、吞嚥,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對健康和生命有嚴重的威脅,高齡者的口腔組織老化、牙齒的磨耗、牙周病的惡化、牙根齲齒的增加等健康問題,將會影響老年生活甚鉅。

 

老人家通常唾液較少,容易有牙菌斑的形成而造成蛀牙及牙周病的狀況,且多數老人都有假牙的裝置及牙周病的病史,維持口腔的衛生亦格外重要,營養的攝取對於老人健康的維護很重要,若沒有健康的口腔,便會造成咀嚼進食的困難,影響每日營養攝取,若牙齒問題過於嚴重,相對的治療也會很辛苦,為了避免面對這些不舒服且冗長的治療過程,絕對要好好的維持口腔的衛生。

 

高齡牙齒健康的兩大隱憂:

 

牙周病: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所導致,牙菌斑持續在牙齒表面形成,內含細菌,會釋放毒素破壞牙齦及齒槽骨,初期是牙齦紅腫,容易出血,這是牙齦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細菌便從牙齦溝侵入,使得原本緊密接合的牙齒和牙齦出現縫隙,形成牙周囊袋,而細菌繼續在牙周囊袋中滋長,隨後齒槽骨遭破壞,牙齒鬆動,就像房子的地基被掏空,嚴重者甚至難逃拔牙的命運。

預防及治療牙周病,重點都在於學習清潔牙齒,包括使用牙刷、牙線,及其他特殊輔助工具,初期的牙周病患者,需要接受「第一階段牙周病治療」,清潔受感染的牙根表面,使牙齦恢復健康,至於後期牙周病病患,已經牙齦萎縮、牙齒鬆動,除了接受第一階段牙周病治療之外,還必須動牙周手術,進行深部牙根表面整平、齒槽骨整形、消除牙周囊袋、誘導骨增生等治療,在牙周病治療完畢後,病患仍得每天徹底潔牙,並定期回診,才能避免牙周病再復發。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口腔疾病中最常見也令人痛苦的疾病就是牙痛,大多的人對牙痛的原因和應對方法不是很瞭解,最常見的牙痛有以下幾種狀況。

 

1.蛀牙的疼痛:蛀牙是大多數兒童和成人牙痛的主要原因,原本就存在於口腔中的細菌藉著食物中的糖和澱粉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牙菌斑中的細菌作用後產生的酸可侵蝕穿透牙齒外層白色堅硬的琺琅質,蛀牙開始形成,第一個跡象可能是患部的牙齒變敏感,表現的症狀是:當您吃甜、太冷或熱的東西時,會出現牙痛的現象,如果蛀到神經可能會有劇烈的疼痛,有的牙齒表面會出現褐色、黑色或白色斑點,敲擊患部時會劇痛,建議馬上就醫診治。

 

2.口腔衛生不良:這引起了牙齒周圍組織發炎所導致的疼痛,牙面上的牙菌斑、牙結石帶來的細菌侵襲到牙齦組織,造牙齦發炎,但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果沒有治療,就可能演變成牙周病,最好早期就醫。

 

3.咬合不正:牙齒排列不整齊、齒縫間過大或過窄等,都會造成咬合時壓力不平均,久了就容易造成局部的牙齦痛,尤其是兩牙中間的牙齦乳突,更容易被擠壓到,會覺得齒縫間有異物感。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民眾所受到的教育是吃完食物後要立刻刷牙,但其實這竟然是不正確的NG行為!吃飽飯後,口腔在5分鐘內就會立刻變成酸性環境,琺瑯質開始脫鈣,若馬上刷牙,容易使牙齒琺瑯質遭到磨耗、表面逐漸變得凹凸不平,提高蛀牙風險。 

 

正確的潔牙方式,能控制口腔內牙菌斑,進而減少蛀牙、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病的發生,除此之外,刷牙也是牙口疾病治療的重要一環,要如何刷才能真的把牙齒給刷乾淨?

 

牙醫師表示:準備一大一小的軟毛牙刷及牙線、牙間刷於每天三餐飯後和睡前,好好把牙齒刷乾淨,在肉眼可看到的3個面,用牙刷輕輕刷,大牙刷用於全口潔牙,小牙刷則可用於後方死角處,因牙齒有5個面,每面都需要刷乾淨才是正確的刷法,因此,牙齒與牙齒間的鄰接面,則須藉由牙線、牙間刷來清潔,牙縫較細者,搭配牙線潔牙;牙縫較大者,則可以改用牙間刷,刷牙時,不可用力刷,有些人為了將牙齒刷乾淨,常常用力過猛,或是使用硬毛牙刷,導致牙齒最外層的琺瑯質嚴重磨損、流失,下方牙本質露出來,導致牙齒敏感。

 

刷牙時,要分別刷洗到牙齒外側、內側、咬合面,也不要忽略後方的智齒以及牙縫,建議採用「貝氏刷牙法」,將牙刷刷毛放在牙凶與牙齦交接處,刷毛朝向牙根,與牙齒長軸呈45度角,以兩顆牙為單位,左右橫刷8~10次後,轉動牙刷柄,使刷毛轉向牙齒方向上下刷動6~8次,依序牙齒外側、內側及咬合面,再輔以牙線、牙間刷,將牙刷難以刷到的地方徹底清潔乾淨,原則上,清潔時間約15~20分鐘,只是現代人礙於時間迫切,通常草草2~3分鐘就清潔完畢。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門診中有位患者,沒有抽菸、喝酒或吃檳榔的習慣,近幾個月舌頭經常破皮,而且是相同部位反覆發作,直到牙醫師發現她的舌側緣明顯潰爛,切片檢查確診為第二期口腔癌,研判應是她多年前配置的活動假牙,因為牙齦萎縮導致咬合不正,長期摩擦刺激,潰瘍反覆發作導致舌頭癌變。

 

通常我們熟知的口腔癌危險因子是香菸、檳榔和酒精,是大家常聽到的口腔癌危險因子,但是蛀牙、斷裂尖銳的牙齒與不當的假牙也與它有關!尤其是配戴假牙的民眾,仍須定期返診追蹤假牙狀況,避免不合的假牙致口腔黏膜病變,增加罹癌風險。除此之外,蛀牙、歪掉的智齒、拔牙後殘留的牙根或是不適合的假牙等,都可能因為不斷的刺激、摩擦口腔組織,導致慢性潰瘍,久了出現像是紅斑、白斑、疣狀增生等癌前變化,如果置之不理,就可能會導致口腔癌。

 

口腔癌前期5大徵兆:
1. 嘴破傷口長達2週沒有癒合。
2. 下唇麻木或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3. 臉頰上有白斑或紅斑。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拔牙也要分時段?坊間流傳中午不要拔牙,否則可能血流不止?對此,牙醫師表示,何時拔牙沒有特別影響,主要是看患者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正常人拔牙後約一小時就會止血,但若患者本身有紅斑性狼瘡、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正在服用某些藥物時,就可能出現血流不止或傷口難以復原的狀況,這與患者拔牙時間沒有關係。

 

不過,有全身性疾病的人,最好上午拔牙,因為,經過一晚的休息睡眠,早上醒來身體是最舒適、穩定的時候,而且,上午拔牙,下午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觀察,拔牙後如有出血等不適,也好及時找醫生處置,如果晚上拔牙,一旦出現特殊情況不能及時處理,會造成不良的後果,想要上午拔牙的患者也應避免空腹拔牙,以免緊張導致低血糖反應,拔牙需要有良好的健康狀態,如果熬夜後、過度勞累後或長途旅行剛結束時,都應避免拔牙。


至於洗腎患者,必須在洗腎隔天才可拔牙,因洗腎會用到抗凝血劑,在藥效未完全解除前,拔牙恐會流血不止,其他例如: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患者,也需特別留意,血壓如不穩定的患者,應先由內科醫師控制好血壓後再拔牙,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如不穩定,傷口比較癒合容易感染細菌,還有其他特殊疾病:如血液疾病、做化學治療的病人,拔牙前要先驗血,以避免發生流血不止或細菌感染等,懷孕的婦女,如果需要拔牙,適宜時機是懷孕46個月時,因為拔牙是個壓力源,在懷孕初期拔,容易流產,末期拔,容易早產,不過,何時拔牙?還是要以牙醫師的評估為主。

 

拔牙部位也會影響出血情況,以及傷口復原速度,舉例來說,大臼齒齒形較大,智齒則是長得位置可能接近神經等,必要時術後需要縫合或搭配藥物幫助恢復等,拔牙前,患者應先告知牙醫師過去病史與正在服用的藥物;拔牙後,則是應咬紗布止血一小時,並按時服用牙醫師開立的藥物,進食時也儘量選擇量少、可以小口細咬的食物。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三三-補蛀牙

 

大陸女星劉濤因演出《羋月傳》、《琅琊榜》、《軍師聯盟》等劇紅遍兩岸,自然逼真的演技使她人氣持續攀升,但近日她透露深夜收工,在家幫自己補牙齒,貼出照片後引來不少粉絲議論,牙醫師推測,她應該只是自行黏著牙冠,並非真的「補牙」。不過,自己黏著牙冠也是有風險的,因為黏著的牙齒表面及牙冠內面,都需要牙醫先消毒後再進行專業的處理,自行黏著容易出現黏著劑不牢、牙冠鬆脫,或者黏著不密合產生縫隙,造成食物累積,二度齲齒及牙齦發炎等問題,後患無窮!

 

那什麼是補牙?

牙齒本身是沒有修復能力的,所以牙齒有齲洞的話,只有藉助牙體復形的方法,先將齲洞周圍的齲壞組織除去、清潔受損部位,然後在空出的牙腔內注入填充物,以便恢復咀嚼的功能,並進一步防止蛀牙的繼續發生,這種按齲洞深度、位置、大小選擇適當補綴材料進行填補的方法,俗稱「補牙」。


事實上,蛀牙、牙齒缺損…等。將非常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一般醫生都會建議補牙,補牙可以讓牙齒變得美觀,爛的蛀牙都會被去除,然而,補牙的牙粉材質有多種,銀粉、樹脂、陶瓷等,哪種好呢?以下分別細種這三種的優缺點: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蛀牙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口腔疾病,蛀牙有先天、後天兩類因素,例如病人天生牙齒排列不整齊,難以澈底清潔,或是唾液分泌較少,口腔較容易滋生細菌;後天口腔清潔習慣不佳,刷牙方式不正確、沒有搭配使用牙線、刷牙太用力導致琺瑯質磨耗嚴重,都會增加蛀牙的機率。

 

造成齲齒(蛀牙)的原因

齲齒(蛀牙)是口腔內的細菌造成,而目前的研究幾乎已確定齲齒(蛀牙)的產生其實是MS菌在分解蔗糖獲得能量時,同時也產生酸性物質而侵蝕齒質所造成,而正常人口腔中約有56百種正常菌種,MS菌也屬於口腔正常菌的一種,透過進食或者其他口腔習慣皆會進駐到口腔,所以要完全杜絕是十分困難;且現代人飲食要完全杜絕蔗糖的攝取實在不易,這也是齲齒(蛀牙)如此容易盛行的原因。

 

由於MS菌能生成細胞外多醣體以增加對牙齒的附著,尤其在牙縫與溝隙中,因此居家的口腔清潔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學齡前兒童的手腳靈活度還未成熟,所以確實刷牙的清潔動作要靠父母協助,除了使用牙刷之外,由於乳牙牙縫較小,也建議父母為孩子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另外針對剛萌發的恆牙大臼齒表面窩溝較深,亦推薦父母帶孩子至牙科診所用特殊樹脂做溝隙封填來預防齲齒。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牙齒搖晃就會被拔掉,而在門診中,牙醫師的確遇到許多患者對於「拔牙」有很多疑問,其實,牙齒會動搖,通常是發炎或咬合不當所造成的傷害,例如:過重的咬合、不良的咬合、咬太硬的食物…等,這些經過牙醫師的治療,通常都能獲得改善,另一部份是因為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堆積,造成牙周發炎所引發的牙齒動搖,這也可經過牙醫師治療後,發炎逐漸消除而恢復正常,牙醫師都會盡量「救」那顆有問題的牙齒,且會根據牙齒的形態、功用、位置、構造等來進行評估是否該拔牙齒,並不會亂拔牙。

 

只有一種情況比較棘手,就是當牙周病導致齒槽骨破壞,使得牙肉萎縮,降低牙齒受支持的高度,因而產生動搖。這時因為齒槽骨已無法回復到正常高度,只能將高度維持住,因而動搖程度很難有太大的改善,一般來說,動搖程度依輕重可分成三級,除非到達第三級動搖度,且是牙周極度嚴重破壞的牙齒才需要拔牙,第一、二級動搖度的牙齒並無拔牙的疑慮。

 

6種情況一定要拔牙

1. 智齒齲壞、長歪:智齒容易與旁邊的牙齒和牙齦組織可形成盲袋,食物殘渣進去後很難清潔,刷牙也無法刷掉,盲袋長期塞東西,可引起智齒或鄰牙齲壞。甚至很可能引發智齒冠周炎和蜂窩組織炎,這種炎症會引起敗血症、膿毒血症等嚴重的後果,往往需要打消炎針,甚至要住院治療,這種智齒一律建議拔除,杜絕後患;另一種,長歪的智齒(水平智齒),通常埋在齒槽骨內,也會對鄰牙產生擠壓,不但會影響牙根吸收,還會造成前牙擁擠,影響美觀,而拔除智齒是免除後顧之憂的最好方法。

2. 嚴重蛀牙:蛀牙破壞很大只剩殘根時,就可能不會留下牙齒而必須拔除,因為只剩殘根結構,無法進行修復執行牙齒的功能,因此必須拔牙。一般是牙根長度與牙冠長度有11的比例,才會修補牙齒。

3. 嚴重的牙周病:牙周病也會讓細菌藉此向深層組織蔓延,導致蜂窩性組識營,進一步引發全身性的敗血症而休克死亡,為避免發生致命危機,也需將病牙拔除。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這句話道盡了孕期口腔疾病,而導致牙齒損壞的心酸,很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縱使牙齒不適,也不敢去看牙醫,深怕會傷害到肚子裡的小寶寶,雖然研究已顯示,牙科治療的X光片輻射劑量與麻藥劑量都不致影響胎兒,但還是有很多婦女害怕懷孕時處理牙齒。事實上,牙齒沒有維護好,或延誤治療,反而可能影響母體及胎兒,增加早產或胎兒體重過輕的機率。

 

很多國內外研究也都已證實,胎兒不會透過孕婦的牙齒來吸收鈣質,懷孕時牙齒容易鬆動或掉落,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頻頻孕吐或酸性食物吃過多,造成口腔酸鹼值偏酸,使牙齒脫鈣,也提高蛀牙、牙齦炎、牙齦腫症狀的發生機率,一旦情況惡化,最後就可能造成使牙齒鬆動、掉落。所以,如果懷孕期間真的發生牙齒或牙周不適,一定要就診治療,才不會因惡化而影響母體健康;就診時,先告知醫師懷孕狀況,通常醫師會在仔細斟酌後,為孕媽咪安排合適的療程,毋須過度擔憂,孕媽咪們只要平日加強牙齒保健,不管生幾個小孩,還是可以保有一口好牙。

 

一般而言,口腔檢查時間點,通常會儘量避開在懷孕「初期」和「後期」進行複雜的口腔相關治療,在懷孕第四個月至第七個月間,是最適當的治療時期。主因是初期可能胎兒著床尚不穩定,後期則是近預產期,擔心孕媽咪太緊張而使子宮收縮(造成早產),故懷孕中期的狀態最穩定,比較適合接受治療。至於治療項目,大多會以簡單的預防性項目為主,如洗牙、簡單補牙等。

 

此外,牙周病惡化時,會引發牙齦紅腫疼痛與流血症狀,細菌容易透過血液影響胎兒發育,嚴重可能導致胎兒早產或流產,像是常見的智齒問題,建議懷孕前就拔掉,如果懷孕期間需要拔智齒的話,醫生會依其生長位置和狀況,評估是否產後再拔除,為了確保媽咪和寶寶的安全,醫師會先以適當的藥物或保守的治療方式來緩解,等到產後再施行繁複的牙科手術;非得動手術時,會選在懷孕中期(大約46個月)最穩定的時候施行,治療過程中,牙醫生會盡量避免照射X光,並適當降低麻醉劑量,媽咪不用太過擔心!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數位口腔掃描儀-幸福三三牙醫

 

大家都希望牙齒能夠健康與美麗,但不知從如何開始,在選擇牙醫診所就診的時候,便要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及資訊,而坊間現代化牙科診所大都美輪美奐,無論門面、環境、設備皆以新穎著稱,這常讓患者徘徊在琳瑯滿目診所之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其實牙科診所各有強項,唯有選擇適合的診所與牙醫師,才能得到最符合期待的治療效果,而隨著現代人對外貌的重視,協助重拾美麗笑容更成為牙醫師工作重點,牙科美學從 3D 齒雕、美白、齒列矯正、植牙、戽斗的整型…等,和一般醫師相較,牙醫師除了診斷能力外,也同時須具備實際操作技術及美學素養,以及一雙靈巧的手,才能成為出色的牙醫師。

 

目前在衛生福利部的規範下,合格的牙醫診所通常會在明顯處放置「牙醫診所開業執照」以及「醫師證書」,一般牙科醫師都至少須完成6年牙科醫學教育,其中包括1年的實習並通過兩階段的考試,才能取得牙醫師證書,「還須經過2年的牙醫師畢業後一般醫事訓練(PGY)才能獨立執業;可施行如蛀牙、根管治療、牙周病、兒童牙齒塗氟預防齲齒等項目。」為提升醫療品質,牙醫師還需持續不斷進修,在執業期間每 6 年必須接受繼續教育課程積分達 120 點以上,才能辦理執業執照更新。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數位口腔掃描儀-幸福三三牙醫

 

您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一遇到濕濕冷冷的天氣,下顎兩側就會特別疼痛?有時甚至嘴巴完全張不開,伴隨耳鳴上身?小心這些都可能是「顳顎關節障礙」所引起的!

 

很多人都對「顳顎關節症候群」很陌生,其實顳顎關節的位置就在我們兩側耳 朵的前方,顳顎關節跟髖關節膝關節一樣是活動量很大的關節,它的周邊還有 幫助下巴開闔的肌肉群,當我們說話、吃東西、打哈欠時這個關節都必須運動,甚至當我們在睡覺時,都有可能因為磨牙或緊咬而使肌肉和關節沒有辦法休息,最後造成「顳顎關節障礙」或「肌筋膜疼痛」,這些都統稱「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障礙症,是一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顳顎關節俗稱下巴關節,掌控人類嘴巴的開閉功能,當其中間的一層關節盤因為長期移位導致軟骨磨損,或因外傷撞擊、過度咀嚼、精神壓力等因素引發咀嚼疼痛和功能異常時,就稱為「顳顎關節障礙」,顳顎關節障礙症患者很多是年輕學生或上班族,造成關節受傷的原因,多是因夜間磨牙、專注或緊張時咬緊牙關所致,對於容易緊張的患者,有時只要調整睡眠,或等壓力消失後,關節疼痛就會自動消失。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在現實生活中牙疼不僅是病,而且引起許多併發症,導致牙疼最主要的疾病就屬牙髓炎居多,牙髓位於牙齒內部的核心部分,由神經、血管、淋巴等軟組織構成,供給牙齒營養,讓牙齒持續生長與感覺外界的功能,正常情況下,牙髓是不會受細菌侵襲,當牙齒硬組織遭受破壞,例如:蛀牙、牙周病、牙齒斷裂等,甚至是根管治療不當造成腐敗,細菌就可侵入感染牙髓,造成牙髓中的神經發炎,產生疼痛,若不進一步的治療控制,則會造成根尖牙周炎,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對牙根造成劇烈的傷害,若再不治療則會形成根尖肉芽腫或齦瘻,造成更大的口腔問題,因此,當患者有以下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
 

牙髓炎的主要症狀:

1. 疼痛不能定位:患者在牙髓炎發作的時候,通常不能確定產生疼痛的患牙到底是那一顆,有時還會擴及到與患牙同側的上、下頜牙或頭部、面部。

2. 夜間痛:牙髓炎常常在夜間發作疼痛,使患者坐臥不安、無法入睡。

3. 鈍痛、咬合痛:此種常見於慢性牙髓炎,患牙可出現鈍痛、咬合疼痛,不能啃咬、咀嚼食物。

4. 劇烈疼痛:牙髓炎常常會在無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突然開始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是自發性、陣發性的。

5. 冷熱刺激痛:在遇冷或遇熱的情況下疼痛加劇,導致患者不敢用涼水刷牙等,在牙髓炎晚期時,還會出現「熱痛冷緩解」的現象(在熱刺激產生劇烈疼痛時,含漱涼水可緩解疼痛。)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門診中不少孩童,掉牙後遲遲未長牙或恆齒排列不整齊而來就診,經由放射檢查才發現竟然多了一顆牙齒(贅生齒),因為贅生齒不一定會長出牙齦,通常是在小朋友恆門牙一直沒長出來或是排列不整齊,前往牙科就診、照X光後才發現,有些贅生齒雖然拔除了,但後續仍花了1年半的時間,經歷矯正、二次手術,才找回正常的齒列,然而,針對未萌發的正中贅齒該在什麼時機移除?有些牙醫師認為太早移除可能因為手術傷到鄰近發育中的牙胚,應該等到門牙牙根生長完成(約8-10歲)再進行手術,以免傷及發育中的牙胚,但太晚移除則會有牙齒排列不整齊,甚至因為恆牙的生長動力被阻斷,相對地須承擔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以及因此錯失恆齒自行萌發的潛能,到時可能會需要二次手術拉出恆牙。。

 

贅生齒,意指正常齒列之外多的牙齒,其可能為單一或數顆存在,分佈位置也可能單側或是雙側,整個牙弓皆有可能發生,一般乳牙是20顆,恆齒32顆,贅生齒或多生牙則是指正常齒列外多長出的牙齒,好發於上顎前牙區,尤其長在門牙附近的又稱為正中贅齒。根據統計,亞洲人發生正中贅齒的比例較高,發生率約3%至5%,其餘在犬齒,小臼齒區也可能發生。

 

五歲前拔除贅生齒 減少併發症

贅生齒並非遺傳,發生原因不明,根據不同文獻統計,贅生齒發生率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其中較為被廣泛接受的解釋為,贅生齒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牙齒的先驅物牙小板,其上皮殘留物質所發育而成,統計結果也發現,5歲以前進行手術的孩童,正中贅齒產生不良影響、術後需矯正或二次手術的案例僅有3%;而大於8歲手術者為57%,這明顯的差異可顯示出早期移除贅生齒能減少相關併發症,但實際治療方式,需配合影像學檢查(X光片,3D立體斷層掃描等),以及該患童的配合度,與醫師詳細討論後方可決定。

 

手術搭配檢查 不傷及牙胚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忙碌的上班族,常在下班後呼朋引伴遍嚐美食,但或許很多人面對美食當前卻很掙扎,因為牙齒只要遇到冷熱.酸甜的刺激後就酸痛不已,而不敢大口品嚐,相當困擾。

 

經調查顯示:有五成以上成年人受到敏感性牙齒的困擾,那什麼是敏感性牙齒?健康的牙齒最外層是琺瑯質,負責保護牙齒健康,如果琺瑯質受損,就有可能讓內層的牙本質外露,牙本質包含許多牙本質小管,這些牙本質小管裡有著許多牙神經的末梢分布其中,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反應給最內層牙髄腔內的神經,引起各種酸、麻、抽痛等不適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琺瑯質一旦受損,就很難自行復原,這時候牙齒酸疼的狀況就會在碰到刺激食物時如影隨形。

 

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牙齒的清潔度不夠或者過度清潔、有蛀牙、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甚至是因食物所造成的琺瑯質酸蝕等因素,使得牙本質暴露在外,當遇到食物的冷熱.酸甜刺激,觸動牙本質小管內液體刺激牙神經,於是造成劇烈難忍的酸痛感,可能造成牙齒敏感的病理原因還包括蛀牙、牙周病、牙齦萎縮、琺瑯質酸蝕等,另外,日常生活習慣造成的牙齒磨耗、咬耗也是成因之一,想要解決這些令人困擾的症狀,建議找牙醫師報到,由牙醫師給予牙齒保健專業建議。

 

那如何改善敏感性牙齒?

文章標籤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