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無法刷牙的情況下會準備漱口水來清潔口腔,由於漱口水購買方便已成為居家生活用品之一,但,如何正確的使用漱口水?它又有哪些成份?牙醫師指示,漱口水只是個輔助工具,在經過牙刷、牙線、牙間刷的潔牙後,再使用漱口水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而我國衛福部的法規,大致上主要有兩種類型的漱口水。
第一類:成藥型漱口水
這類型的漱口水,在衛福部食藥署的規範中,屬於成藥。衛福部針對成分的規範如下:『含有 Chlorohexidine Gluconate〈氯己定葡糖酸鹽、克羅希西定,氯己定,濃度範圍介於 0.1%~0.2%〉、或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濃度範圍介於 0.045% ~ 0.1% 之間〉者,用以口腔內殺菌消毒之產品,係屬藥品,產品製造輸入及上市應符合藥事法相關規範。』需要留意的是,雖然衛福部針對成藥型的漱口水規範如上,但市面上成藥型的漱口水也常會含其他輔助成分,要多注意。成藥型的漱口水,在藥商、藥局、百貨店、雜貨店及餐旅服務商等五大業者,這五大業者可在網路上販售,雖然容易取得,也務必要仔細閱讀產品所附的藥品標示、說明書等相關資訊,還要注意標示上有無「衛署成製第oooooo號」、「衛部成製第oooooo號」、或「衛部成輸字第oooooo 號」。
第二類:一般型漱口水
一般型清潔口腔漱口水雖然稱為「一般」,但成分中除了常見的氟化物、精油、酒精…等,也可能含有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etylpyridinium chloride〉、或克羅希西定〈Chlorhexidine〉,只是濃度尚未達到衛福部關於漱口水的藥物規範,而以一般商品管理,但包裝標示還是需要符合商品標示法之規定。這類型漱口水,也常見於藥妝店、網購、超市、賣場…等。這些成分主要是在幫助控制或減少口臭,牙齦炎,牙菌斑和齲齒…等。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銀髮族以為假牙是假的,它就不會壞、所以不須保養,其實,對於健康和抵抗力較弱的銀髮族而言,如果輕忽假牙的清潔與保養,不僅容易產生牙菌斑及細菌,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牙醫師建議,假牙配戴者應做好每日假牙清潔步驟,除了可選用假牙專用牙刷,也可以利用假牙清潔錠輔助,達到將食物殘渣及牙菌斑去除乾淨之目的,市售的假牙清潔劑錠來浸泡活動假牙非常方便,在使用前須清楚自己的假牙材質是否適用,同時請教牙醫診所正確的清潔步驟,才能確保能徹底的清潔及維護口腔衛生。
假牙清潔錠屬於衛福部許可的第一級醫療器材,屬於低風險的一般醫療衛材,建議民眾到藥妝店選購假牙劑錠時,要先看包裝上是否有衛福部的許可證(衛署醫器輸壹字第xxxxxx號),且選擇適合自身假牙材質的產品,患者得先確認假牙是全樹脂或金屬材質,同一個廠牌的不同假牙清潔劑會分屬不同假牙材質使用,有的清潔劑可能會腐蝕活動假牙內之金屬,要謹慎選擇,建議假牙配戴者在使用前,可以先詢問牙醫師的意見,避免因過度濫用而造成假牙損壞;在使用假牙時,臨睡前也應該把假牙徹底清潔,以避免造成黴菌或細菌的增生。更重要的是,患者最好能夠定期回診檢查,視情況做假牙的調整,才能維持假牙良好的貼合度與咀嚼功能以及牙床的健康。
掌握浸泡時間、刷洗方式
使用假牙清潔劑錠之前,必須詳閱產品說明書,多數民眾以為活動假牙丟進去藥劑液之後,泡愈久愈好,甚至浸泡一整晚或過夜,其實這些藥劑都含有氧化劑或發泡劑,最佳清潔效果時間是約5~30分鐘,泡太久並不會增加清潔效果,反而可能導致假牙樹脂部份脫色,假牙取下後,要先用軟毛刷刷洗乾淨,再將假牙放入水中,水量蓋過假牙,浸泡好之後,用清水沖洗一下,再戴回口腔,那是否一定要用清潔錠呢?有相關研究報告得出結論,若不是很複雜的假牙,取下之後單純用牙刷沾清潔劑刷洗就可以了,至於會使用假牙清潔劑是因為它含有消毒劑,有助於殺菌,加上裡頭有酵素成份的話,也能分解口水中的蛋白質,提醒民眾,假牙清潔錠須用於容器中清潔假牙,切勿放入口中咀嚼、漱口或吞食。
刷洗假牙可使用一般的牙刷,但要注意,不可以使用牙膏刷樹脂類活動假牙,建議用肥皂或中性清潔劑,如果想要清潔的更乾淨,可以使用假牙專用牙刷,它的刷毛經過特殊設計,能針對牙床凹縫較深處來清潔,也能刷到活動假牙牙鉤的曲面死角,讓清潔更徹底。假牙配戴者,更應該注重口腔的清潔工作,以減少牙菌孳生,且要防止口腔內既有的軟組識之生物性破壞,如蛀牙及牙周病再發生,一旦配戴假牙,吃過東西,活動假牙就要拿出來清洗,即使是只吃過少許的點心也是一樣,且要定期回診,平時保養及維護做得好,就能延長假牙的使用年限。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刷牙時如果沒有使用牙膏,是不是會讓你覺得沒有刷乾淨的感覺,口中也少了點清新薄菏味道?會有這種感覺,那表示你被牙膏制約了,牙膏在牙齒的清潔上並不是主角,僅是輔助潔牙的最佳配角,正確的潔牙方式,應仍以牙刷和牙線為主,如果只是想達到潔牙目的,並不一定要搭配牙膏,選擇適合的牙刷、使用牙線並正確刷牙,就能將牙齒清潔的很乾淨。
有些患者會問,是否要用美白、含氟、抗敏感性的牙膏?牙膏也不是全然沒有功效,部分添加物,也有些許療效,可視需求選購使用,除了基本功能外,市面上有些牙膏另添加了許多成分,例如:
★.防齲型:添加氟化物,確實能預防蛀牙,臨床統計數據顯示,使用高濃度的含氟牙膏能有效降低齲齒率達24%,若再加上去牙醫診所做專業塗氟則可降低齲齒率最高達40%,但要提醒的是,3歲以下的幼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以避免吞嚥氟化物。不過,雖含氟濃度成人應為1500 ppm,兒童500ppm才有效,但為了安全考量,目前游離氟含量規定在1000ppm以下,對於成人而言濃度較為不足,但透過正確潔牙仍能彌補。
★.抗菌消炎型:添加不同程度的抑菌化學藥物如:蜂膠、茶樹精油等,以抑止細菌生長,改善牙齦炎、牙周炎等症狀。
★.抗敏感型:要提醒的是,使用抗敏感型牙膏能改善已發生的敏感症狀,但卻沒有預防敏感的效果,有些抗敏感性牙膏利用科技封閉外露的牙本質小管,減少如遇冷熱就酸痛等敏感症狀,使用方法是睡前塗一點抗敏牙膏在敏感的牙齒上,讓牙膏停留較長的時間,能發揮更好的抗敏感功效。
★.增白加強除垢型:添加特殊的摩擦劑或如雙氧水等過氧化劑成分,就是所謂的美白牙膏,能有效改善輕度的菸垢、茶垢或常吃巧克力、咖哩等染色的牙齒,美白牙膏作用類似於去角質,若使用過於頻繁或刷牙太用力,都可能會傷害琺瑯質,反而導致牙齒表面出現溝槽、變得粗糙,牙垢更容易阻塞,若要加強除垢美白,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由牙醫師處理,較不傷害牙齒,同時也能進行詳細的檢查,一舉多得。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每日的清潔工作絕不可少,但市面上清潔牙齒的工具那麼多,牙刷、牙線、漱口水、電動牙刷、牙間刷、沖牙機,讓您不知如何挑選嗎?這些東西您買了幾樣?且用對使用方法了嗎?這篇文章從基本的牙刷、牙線…等潔牙工具,針對常用的工具,整理出正確的使用重點。
1.選對牙刷
規律刷牙是口腔衛生的基礎,面對琳瑯滿目的牙刷,挑選重點其實很簡單,在刷毛部分,盡量挑選刷毛較軟的牙刷,因為太硬的刷毛較容易傷害牙齒或牙齦,而刷頭大小約兩顆牙齒、或約莫是成人小指的第一節指腹大小 才能刷到後側及角落的牙齒,若找不到成人牙刷,可使用兒童牙刷。刷毛也不要太密,否則容易有食物殘渣、細菌殘留,帶回口中可能導致蛀牙或牙周病,增加藏污垢的機會,勤換牙刷,一般建議6~8週就更換牙刷,如果時間還沒到,但刷毛已經岔開變形或發霉就該換,才能避免細菌生長、維持清潔效果。。
2. 牙線比牙線棒好
牙刷只能刷除表面,牙縫的清潔就要使用牙線棒,建議每天至少使用牙線清潔1~2次,牙線能夠去除卡在牙齒間、無法被牙刷清潔的食物殘渣,也能夠幫助減少牙菌斑、蛀牙或牙周病的風險,牙線材質可能含蠟或不含蠟,清潔效果並無差異,如果牙齒間縫隙較小,含蠟或形狀扁平的牙線可以更容易清潔,許多人喜歡用牙線棒,因為方便且不易沾手 但牙線棒的牙線太短,而且無法像牙線能拉出適合弧線、徹底清除藏在牙縫及牙齦裡的細菌,除非是兒童或是手部動作不靈巧者才建議使用牙線棒,使用牙線的目地不只是清食物殘渣,更重要的是刮除牙菌斑,牙線要深入到牙齦與牙齒交接的縫內,往外刮到牙齒表面沒有薄膜且呈光滑的感覺才正確,最好在每餐後都使用牙線,若真的不方便,至少每天睡前要徹底清潔一次,至於要先使用牙刷或是牙線,建議可刷完牙再使用牙線,這樣能避免牙齒表面的髒東西和細菌有機會透過牙線而進入牙縫或牙齦溝中。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高達有八成中年以上民眾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只是因為病況的輕重程度不同,多數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就是牙周病患者,直到牙齦紅腫、化膿、口腔出現異味、牙齒鬆動,甚至直接脫落才來求診,但這時大多已是牙周病末期。
造成牙周病的原因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沒有被清潔完全,細菌慢慢的破壞牙齒和牙齦,牙周病的發生並非一時半刻,而是日月累積,除少數如糖尿病、遺傳因素、壓力、特殊藥物等引起,多半與個人口腔衛生習慣有極大關係。若因清潔的工作做得不夠徹底,讓牙菌斑、牙結石、食物殘渣等堆積於牙齒周圍,這些細菌便開始累積在牙齒表面,使牙齦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引起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疾病,初期不會傷害到牙神經,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不像蛀牙那麼容易被發現。
而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牙周病所引發的炎性物質,將可能危及身體健康,口腔長期存在細菌感染和慢性發炎,順著血液循環流到心臟,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並且極可能引發血管壁粥狀動脈硬化,增加血管阻塞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牙菌斑導致的牙齦炎易使身體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使白血球增多,進而誘發心臟病,可見牙周疾病與全身健康狀態有密切關係,而牙周病導致的牙齒損壞會讓食物無法好好咀嚼,造成腸胃負擔加重,消化系統變差,人的身體狀況也隨之走下坡。
牙周病手術是相當小的手術,只需在牙周病專科門診即可執行,手術時間約須1小時,並不需要住院,手術後2~3天內會有輕微的不適,但不致影響工作、言語或日常生活作息,在牙周病的治療中,除了牙醫師精湛純熟的技術外,還需要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那麼完成牙周病治療後,可以宣告從此根治嗎?很多患者在接受完療程之後卻忽略了定期回診檢查,導致牙周病復發,並且演變成重度牙周病,讓先前做過的治療功虧一簣。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每半年要洗牙,透過診所超音波洗牙機來清潔牙齒,最近幾年市面上推出多種的音波牙刷,這讓不少人搞混了,以為用昂貴的牙刷,就可以不用定期回診洗牙,其實,洗牙並非只是清洗牙齒表面,其正式的名稱為「結石刮除」,就像過年大掃除,能將藏在齒縫間、附著在牙齦上,無所不在的「牙結石」徹底清除。
牙醫診所超音波洗牙機,是利用電磁效應原理,讓洗牙機頭產生前後震盪,藉由高密度的震動,配合水花的清洗,迅速、方便除去大部分牙結石,部分超音波洗牙機還具有噴砂功能,可除去沉積在牙齒表面的色素,如,香菸、咖啡及茶垢等,診所的超音波洗牙機是專業洗牙機器,再貴的電動牙刷也無法取代,此外,牙醫師洗牙時,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牙齒狀況情形,調控超音波洗牙機的旋鈕,以增加或降低超音波功率大小來達到治療效果。
清除牙結石有助於口腔保健,某些特定族群,在洗牙前,請務必主動告知醫師:
1. 凝血功能異常:超音波洗牙後,可能對牙齦造成輕微傷口,若患有凝血異常的疾病,則可能會導致凝血不易及細菌感染,患有血液疾病而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建議洗牙前先諮詢牙醫師。
2. 裝有心律調節器者: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影響調節器的心律運作,心臟裝置人工瓣膜或是患有心內膜炎族群,洗牙時若細菌經由血液流至心臟,恐會使疾病惡化,洗牙前最好先諮詢醫師。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一聽到洗牙總是退避三舍,因為洗牙後常常滿口都是血,以為那是牙醫師技術不好傷到牙肉,深怕自己的牙齒會被洗壞,牙醫師指出,洗牙是利用特殊小探頭器械,以超音波的高頻震動來擊碎附著在牙齒周圍的牙結石,這小小的探頭對牙齒表面沒有修磨作用,也沒有任何切削功能,況且牙齒表面琺瑯質硬度是非常堅硬的,甚至遠超過骨頭,超音波的洗牙器械,所以,洗牙並不會傷害牙齒任何表面,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洗牙會傷害牙齒。
如果牙齦本身很健康的人就算有牙結石,在洗牙的過程中震掉牙結石也不會流血,會流血通常都是牙齦已處於發炎的情形所導致,這是因為免疫細胞在清除口中細菌時,引發的牙齦紅腫和充血,所以在清理牙結石後,雖然牙菌斑被清除了,但發炎還沒有好,這時,牙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消炎或止痛藥,有些人洗牙後直到隔日還會滲血,牙醫師進一步解釋,在牙結石清理掉以後,通常還不會這麼快消腫,1週內都可能會流血,一般在洗牙後與維持良好口腔衛生下,發炎的牙肉會逐漸消腫,流血的狀況便會改善。
另外,有些患者還會覺得不洗牙還好,但一洗牙後再吃到冰、酸、甜的食物會痠痛,其實那是因為,洗牙前牙結石堆積在牙齒表面,把被侵蝕外露的齒頸部牙本質小管給蓋住了,而洗牙後原本包覆上面的牙結石被清除掉了,牙根暫時暴露在外,這時瞬間接觸外界的冷熱,才會出現類似牙齒敏感的情形,而這些只是短暫性敏感性牙齒的症狀,約1~2個星期會習慣,因此在這一、兩個星期內,應少吃這類刺激物,在牙齦組織恢復後,敏感問題就會緩解。
而有牙周病的患者會更容易流血,健康的牙齒周圍被牙周組織及骨頭緊緊包覆著,當牙周病發生時,牙齦會發炎,如果發炎久了,牙周組織開始被破壞,在反應中會釋放一些物質,造成周圍的骨頭都會壞掉被身體吸收,此時固著在牙齒表面的牙齦會開始喪失附連,形成更容易累積牙菌斑的牙周囊袋,接著周圍的骨頭跟著被破壞,一但牙齒周圍的地基(骨頭)沒有了,牙齒便會產生搖動、鬆脫的現象,有些患者都感受不到這些異狀,牙周病往往因為發現得太晚而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若牙醫師發現洗牙者罹患牙周病的話,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適合治療,來避免繼續惡化的情況發生,因此,民眾們不要怕流血就不去洗牙、清潔口腔的牙結石,這會使牙周病情況變得更嚴重。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近年來愈來愈多民眾自費矯正牙齒,整牙成為全民運動,名人林心如、小S、楊冪和高圓圓,在矯正牙齒後外貌和氣質都有提升,這也是近十幾年來整牙風潮盛行的原因之一,讓許多在意自己外表的人,開始積極地矯正牙齒,許多人認為矯正牙齒是「愛漂亮」,實際上,站在牙醫師的觀點,美觀只是附帶的,牙齒矯正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達到良好的咬合,才能有好的口腔健康。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腫又痛常是讓人害怕拔牙的原因,牙醫師指出,拔牙初期傷口周圍腫脹是正常反應,通常最腫的時間是術後第2~3天,怎麼做才有助紓緩?拔牙後一定要緊咬紗布1至2小時幫助止血,在完全止血前不要進食,以免傷口裂開滲血,待麻醉消退後才可進食,但仍要特別留意做好術後傷口清潔,才能避免發炎惡化,拔牙後掌握8要點,能幫助您快速消腫止痛,唯有安全管控,才能避免風險發生。
拔牙消腫止痛8要點:
1. 置入膠原蛋白敷料可加速止血,減少術後腫脹,幫助傷口組織癒合。
2. 拔牙後24小時內密集冰敷,冰敷能使血管收縮,每次冰敷時間約30分鐘、冰敷完休息15~30分鐘,以不凍傷為原則,也可含冰水,對消腫也很有效。
3. 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常漱口,避免漱口時把血塊扯掉,可能會導致血流不止,甚至發生乾性齒槽炎,齒槽骨因為直接暴露在口腔環境而被細菌感染,會非常的痛。
4. 拔牙後第2天休息,第3天開始溫敷,以增加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組織加速復原,假如第3天後更腫、更痛,甚至呼吸困難,請連絡牙醫師並迅速就醫,如果是半夜,也要趕快去急診,因為正常的腫脹通常不會很紅、灼熱,僅是悶悶的痛,如果發現傷口發熱、很痛,就可能感染了;若發燒則表示細菌已經跑進去血液,務必趕快就醫。
5. 拔牙後牙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按照時間定期服用,可減少腫脹的機率。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已經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數也在2018年達到112萬人,代表著台灣社會將要面臨相當大量的失智、失能人口的照護壓力,多年來的少子化、加上社會形態變遷,目前大多數屬於小家庭生活,正常狀態下大多數的家庭機能都可以正常運作,但是,如果有家庭成員有失能者需要照顧,可能馬上就會出現照顧上的困境。
台灣的長照發展得很快,長期臥床身心障礙及失能者,若牙齒健康出問題,可能腫、痛、影響進食,甚至增加感染、全身性疾病風險,影響身體機能與健康,當牙齒罹患疾病時,常需勞師動眾造成家屬沉重負擔,健保署為了提升障礙者牙科醫療品質,除設有特殊需求者牙科門診,也和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推動特殊醫療服務計畫,初期先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進而擴及到宅服務,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並減輕家屬負擔。
台灣有許多地方缺乏牙醫資源,有些偏鄉孩子可能因交通不便,下山看牙每趟來回車程就要好幾個小時,也欠缺基礎的衛教和潔牙資訊,牙齒的照護觀念,應從小開始培養,有些高齡年長者,隨著身體逐漸衰老,滿口牙齦紅腫、結石累累,且味道濃厚,非常需要牙醫師幫忙,牙齒的鬆動也可能造成牙齒脫落誤吞或誤入氣管之嚴重後果,這些患者家屬非常慶幸健保提供了到宅牙醫醫療服務,解決高齡且失能長者牙齒就醫之困境,從接受服務的病患及家屬眼中,我們看見了滿懷的感謝,也是健保推動牙醫到宅服務的動力,也期待更多熱血牙醫師投入服務,讓偏鄉醫療衛教推廣、在宅牙醫醫療服務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口腔是全身最多細菌的地方,居家失能者、衰弱長者牙口欠缺照顧、嚴重的牙齦發炎問題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心肌炎、心臟疾病、糖尿病等,可能都跟牙周發炎細菌有關,如何協助高齡者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腔保健, 以及如何教育長期照護者正確的觀念,能防範於未然,早期介入才能避免牙口狀況惡化,有許多案例已顯示出,藉由徹底進行牙齒護理,可改善失智者症狀,透過牙齒護理就能夠使大腦恢復年輕!這也有助提升被照顧者生活品質。
happy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