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8020計劃──希望80歲的老人至少保存20顆能夠正常咀嚼、保證生理需要的功能牙,以維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狀態,或通過最低限度的修復,儘可能維護口腔功能,有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缺牙率高達八成五,長期缺牙易導致咀嚼障礙、營養吸收不佳、牙周病、腰痠背痛、頭頸疼痛、暈眩睡不好、臉型歪斜等毛病,銀髮族常誤以為上述這些問題都是老化所致,實際上這些症狀與缺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銀髮族千萬不可忽視缺牙問題,不僅有礙美觀,更會影響全口咬合與受力,許多年長者忌疾諱醫,一拖再拖,殊不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因此不以為意,但一份日本研究指出,65歲以上、牙齒少於20顆者,死於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是同齡的兩倍,不僅如此,缺牙可能誤吞大塊食物導致窒息,縫隙也更容易卡住食物殘渣,讓口腔充滿細菌。倘若口腔細菌侵入肺部,因老人咳嗽反射較差,不易咳出異物或痰液,嚴重時將引發吸入性肺炎、肺積水,甚至併發敗血症。
常見缺牙重建治療可分為固定式牙橋、活動式假牙與植牙,固定式牙橋是取缺牙兩旁的健康牙作為支撐點,須將其磨小後做3至4顆相連的假牙套上;活動假牙則是銀髮族常見的缺牙填補方式,然而,活動假牙有不穩固、易滑動、異物感等缺點,因此統計顯示有確實配戴活動假牙的銀髮族僅不到半數。
另一種採植牙方式,則是將人工牙根深植於牙槽中,讓人工牙根與牙槽緊密結合成為穩固地基,再於人工牙根上裝置假牙,植牙與傳統牙橋及活動假牙最大的差別在於,植牙無須磨損健康牙,且人工牙根可取代舊牙根來撐住牙床骨,使牙槽與牙齦不會萎縮,透過日常咬合動作也能刺激牙床骨生長,對於兩旁健康牙也能達到補骨效果,皆是傳統牙橋與活動假牙無法提供的優勢。
不同的缺牙重建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及適合族群,建議缺牙民眾必須慎選經驗豐富的牙科醫師,不應把重點放在價格的高低,反而更要重視醫師的專業經驗,如此治療品質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並在治療前與專業牙科醫師進行詳細溝通,選擇符合自己口腔條件的缺牙重建方式,若是家有罹患老人失智症等精神性疾病的長輩,因患者難以表達,最好儘早針對口腔做全面性檢查及治療,此外,罹患慢性病或長期服藥的銀髮族,在接受牙醫師治療前應主動告知病情及用藥情況,經專業評估再進行治療。
在缺牙重建後,也不可忽略日常的潔牙工作,除了避免食用雞腿、甘蔗等須用力撕咬的食物,同時要注意口腔清潔衛生及確實刷牙之外,也應搭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輔助潔牙,以免引起蛀牙及牙周病,並定期回診檢視牙周健康及洗牙,在日常中注重口腔衛生,才能維持缺牙重建部位健康及延長使用年限。
幸福三三牙醫診所
🔍 https://happy33.business.site/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幸福路33號
☎預約:(02)8991-1366
留言列表